联系方式

深圳市中信方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

联系人:周总 13602557983

电话:0755-29985116

传真:0755-29985116

邮箱: zhongxinfangyuan@szszxfy.com

网址:www.szzxfy.cn

地址: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社区广深路福永段109号锦灏大厦1805

中国建筑技术的自主创新之路

发表时间:2015-01-12 21:29

  近些年,“自主创新”一词在国家政府文件、领导报告和各种媒体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。2005年10月,中共中央在关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中提出,“要深入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,把增强自主创新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”;在200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,更进一步提出将“自主创新”提升为国家战略。这标志着在历经改革开放2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,我们找到了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思路。目前,全国上下、各行各业都在思考、规划着如何做到自主创新,实现新的规划和发展,在这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,探索并明确中国建筑发展的自主创新之路,已成为制定行业发展战略首当其冲的问题。


  当代中国建筑的缺失


  在中国建筑界,由于建筑设计专业所特有的设计创作的工作性质,多年来大家似乎对创新一词并不陌生,中国建筑的发展与其一直相伴而行。


  建国之初,1958年围绕国庆工程的建设,我国就提出“创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筑新风格”,在并无外援的情况下,建筑工作者解放思想,发奋图强,取得了不凡的成果,至今一些工程,如人民大会堂、北京火车站等仍是体现高科技内涵并独具特色的时代标志;上世纪60年代,在建筑技术革命的旗帜下,出现了一批高科技水准,可与当时世界水平比肩的工程,大搞建筑工业化、墙体改革更从那时开始并一直延续至今;80年代里,“繁荣创作,提高设计水平”就是政府和业界从上到下的中心工作,工程评优、设计竞赛等活动几乎都是为了推动建筑设计的创新。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,应该说通过几代中国建筑人近半个世纪的努力,中国建筑有了不小的进步,至少这几十亿平方米的大大小小工程就是佐证。


  但耐人寻味的是,若为今后的发展去探索、明确“自主创新”道路,而回溯中国建筑以往历程的话,似乎对过去又乏善可陈,少有可借鉴、发扬的经验。如对比神州六号的上天,龙凤芯二号的双芯闪耀等,我们尚可以建筑行业属应用科学来托词的话,那么与同行业所创造出的若干个世界第一长、第一高、第一跨等相对照,与结构、设备专业技术的进步相比较,我们又能拿出多少可成为代表的作品呢?


  近十多年来,中国建筑舞台可谓世界第一大,虽然我们的工程项目越做越大,但也每每饱受争议。如果说在建筑风格上尚难判断正误高低的话,在建筑技术层面上,则因把握不当而难以推卸责任。总之,迄今为止,我们还很难拿出代表21世纪初中国建筑发展水平的作品,更不要说已经取得了多大的技术进步,以至于有权威人士发出“中国建筑出现混乱并正面临着前进十字路口”的警告。人们不由要问,我们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?中国建筑究竟缺失了什么?


  多年来,中国建筑由于过分追求建筑的美学价值,而使其往往偏离国家经济、社会的发展轨道,从而也失去了自己的本质特色,自主创新更是无从谈起。